台商!別以為你懂大陸顧客

台商服務業西進有何優勢?有人會說:「同文同種」,但許多台商就是垮在這種想法上。反倒是多年來在大陸外商工作過的飛虎樂購董 事長杜家濱講的好:「雖然兩岸語言相通、文化相近,但在經營上還是有很大的不同,包括商品選擇、物流、金流和服務,都是影響成敗的關鍵。」

某台商在大陸播出由周杰倫代言的速食麵廣告,廣告詞有「麵!麵 !麵!非常麵!」的內容,結果播出約一周後就下檔,原因是在大陸 ,特別是華北,一般人說人「真麵」,意思是「軟弱、討厭」。一位 北京人這麼形容「麵」的感覺:「麵粉加水,然後握在手裡。」對台 灣來說的「非常麵」,在北京人眼裡就真的太「麵」了。

廣告的好惡,兩岸天差地別,對一些常用家電,兩岸的傾好也不一 樣。像台灣的熱水器造型單一,產品強調的是安全、省瓦斯、售後服 務,但在大陸,卻是「以貌取勝」,各種熱水器造型千奇百怪。

還有,在大陸,箱型冷氣比窗型冷氣受歡迎,這是因為大陸房子的窗戶大小、樣式並不一致。還有,台灣冰箱的冷凍室在上方,而大陸冰箱的冷凍室在下方,這是因為台灣使用日本規格,而大陸使用歐美規格。

像在台灣失敗的「Sport野狼」,是因為「像按摩椅」(震動大) ,卻在大陸大賣1千萬輛,成為各家爭相仿冒的對象。

到大陸開店 要遷就商場

到大陸開店一定涉及選址,而兩岸在選址的考慮上更是大不相同。

回顧過去十多年投資大陸的經驗時,中國寶島眼鏡集團董事長兼執 行長王智民今年5月公開承認:「過去十年,吃了很多虧。」

寶島眼鐘總部最早設在廈門時,複製台灣經驗,只微調後勤,但卻發現,不論展店速度或員工培訓,都不順利。王智民表示,在台灣時 ,寶島眼鏡不跟購物中心、大賣場或百貨公司打交道。2004年總部搬 到上海後,他才開始推動轉型,推動多渠道戰略,把從前只懂做街舖 的商業模式,擴大到賣場、購物中心跟百貨公司,後來證明策略成功 。

在台灣,是商場要爭取品牌,在大陸卻是品牌要爭取商場,因為大陸消費者對眾多品牌的熟悉度不夠,一般是認商場而不認品牌。因此 ,即使在大陸定位中高端市場,寶島在選址上會更放低姿態。王智民 說:「過去在台灣,80平米的店,我都不會考慮,可是現在只要給我 10平米,我就能開店。在銷售旺季,我甚至在淮海中路百盛大門口只 開2平米的店。店雖小,同樣也能做十幾萬的業績。」

二樓街邊店 生意差

台灣美髮龍頭──曼都同樣在選址上繳了學費。2004年,曼都把大陸發展重心轉到上海,第一家店,開在華山路,但並不成功。當時, 徐家匯的街邊美髮店都開在一樓,而曼都的街邊店卻開在二樓,雖然 面對一家百貨公司,但它的生意並不好,人流不多。其次,在台灣, 曼都是選擇社區開店,店面不大,約100到160平米、13到17張座位、 5到7位設計師,但在上海,兩家最大的美髮連鎖店動輒就是500到10 00平米的店面。

裝潢的過程也讓曼都學到教訓。最早是按台灣經驗,請台灣設計師設計,之後由公司按設計圖發包施工,但第一家店光是裝潢費就花了 160萬(人民幣,下同),第二家店也花了120萬,連買TOTO的名牌產 品也發現仿冒品。後來,曼都要求設計師必須指定建材,公司再親自訪價,結果第四家店的裝潢費就降到30多萬。可以想見之前花了多少冤枉錢。

員工 男多女少

曼都發現,上海人普遍認為街邊店賣的都是低檔商品(服務)。因 此,從第二家古北店開始,曼都開始租下一、二樓;第三家店選在天鑰橋路的星遊城商場,也是租下一、二樓,並且把店面面積擴大到約 200平米。

最讓曼都頭痛的是上海美髮業態與台灣「完全相反」。

在台灣,設計師是每家店業績好壞的主角,抽成有時高達3成,因 此在上海開店,曼都最低的消費起價是68元。但上海的其他業者卻是 以「辦卡」、「美容」為主,客人一進店,洗剪平均只要10元,洗頭師傅一面洗一面推銷儲值卡,同時遊說客人再去做美容,員工是以美 容和賣卡為主要收入(賣卡可抽成9到10%)。

在這種情況下,曼都就要花很多時間去教育員工,讓他們努力充實 自己的美髮實力,並培養與客人之間的關係。

當然,收入才是最能激發員工動力的誘因。為此,在台灣只有一種 定價的曼都,到了上海就必須有多種定價,例如指定普通技師是68元 ,但指定「總監」是108元起跳、「督導」是158元起跳、再上去是2 08元起跳。

設這麼多「價位」,其實也是考慮到「職位」,因為大陸員工很重 視頭銜,多設「職位」可以鼓勵他們努力上進。

上海美髮業還有一個很特殊的業態,在台灣,曼都95%的設計師是女性,但在上海,95%的設計師是男性。由於男員工比較喜歡自行創 業、比較不會與別人合作,因此曼都必須在留才及內部協調上,花比 台灣更多的心思。

文章來源:台灣經貿網  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